设为首页  |  加入收藏
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首 页 | 工作动态 | 机构设置 | 安全常识 | 普法园地 | 处务公开 | 学术园地 | 武装工作 | 服务指南 
      
 
安全常识
真坏花粉管
 安全常识 
 
当前位置: 首 页>>安全常识>>正文
 
教育担当
2017-03-02 16:47   审核人:

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五千年华夏文明的瑰宝,是炎黄子孙得以繁衍生息的文化土壤。如何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变成当代中国人的自觉意识与行为?教育界承担着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任务,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。

用教育串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颗颗珍珠,需要潜移默化持续濡染。它与各项规章制度有关,却又超越具体制度,有着恒久的生命力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特指传统文化中超越时空、具有传承价值的部分事物。它有着意蕴丰厚的内核,有着鲜明美好的外显,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神魂魄,但也容易在日常生活中消磨,受政治、经济冲击,被芸芸众生忽视。

历史越是悠久,文化在时代更迭时的断裂与遗忘就越是严重。优秀传统文化就像一颗颗珍珠,遗留在历史长河。只有运用教育这根主线,才能将打捞起的珍珠重新编制为美丽的项链,成为传承给后人的精神财富。所以,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不是可有可无的问题,而是必须奋起行之的紧迫课题。

法国学者涂尔干在谈到欧洲教育思想和教育体系的演讲时说,教育本身不过是对成熟的思想文化的一种选编。也就是说,教育在本质上是对于人类所创造的思想文化的自觉传承,这个传承不是全盘的,而是有选择的,是在对各种思想文化进行审视、选择和编篡之后,才纳入“以文化人”的教育体系中的。这样的选编,其实就是每个时代的教育打上了特定的文化烙印,也为每个时代的文化涂上了教育的色彩。

百年大计,教育为本,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否再度兴盛乃至生生不息,完全有赖于我们今天的努力,对此,我们不仅要有匹夫有责的文化自觉,更要有舍我其谁的教育担当。只有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,从各个层面并肩推动,不断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体系,才能真正实现“贯穿国民教育始终”的要求。

关闭窗口
南阳理工学院保卫处    地址:河南省南阳市长江路80号
   邮编:473004